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港股專家】王贇:透視中國製造之痛:霧霾的元兇(下篇)


上星期提到中國製造的脫硫裝置,在脫硫流程設計和設備本身都出現了問題,而且筆者認為是完全違反科學常理的,不禁為「中國製造」升級擔心。

煙氣排放溫度低

根據外國經驗,濕法脫硫島通常需要加裝「煙氣再熱器」(GGH,Gas-Gas Heater),將煙氣溫度提升到80攝氏度以上排放。這溫度在不少發達國家是排放硬性標準,例如德國規定煙囪入口溫度不得低於72攝氏度、英國規定排煙溫度不得低於80攝氏度、日本規定排煙溫度在90-100攝氏度。

在日本,幾乎所有的火電廠都安裝了GGH。在美國,除了一部分電廠安裝GGH,也有部分火電廠採用「天然氣加熱煙氣」的方式​​進行排放。這些國家都強制要求煙氣高溫排放。而中國卻越來越多的火電廠採用低溫排放煙氣。經過濕法脫硫後的煙氣,如果不經過再加熱,排放溫度只有40-50攝氏度。筆者上篇文章指出,煙溫越高,煙升越高,越容易擴散,相反就會造成霧霾。

GGH系統堵塞

GGH是外國早已成熟的技術,但在中國卻大面積出現了新的問題,就是系統堵塞。脫硫裝備製造公司沒有完全了解技術,或為了節約成本,對脫硫技術和流程進行了不應該的簡化改動。

簡單地說GGH的流程:脫硫後的煙氣需要除霧,除霧後的煙氣從脫硫塔進入GGH的下方,進行換熱。這樣可以保留較長的煙道,以便含有石膏液的煙氣充分沉降,不至於堵塞設備。

國內幾乎所有的脫硫後的煙氣都是從GGH上方直接進入,因為這樣可以簡化煙道佈置,節約投資成本。但是由於重力影響,導致石膏液很容易在GGH上部附著,造成GGH經常堵塞,無法正常運行。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工廠廢氣排放避不了。但有沒有認真了解和利用科學,去提昇生活質素和改善環境,是另一層次的問題。至此,我們已經知道霧霾的真正成因。

後發優勢 vs 劣根性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是中國的推銷者。他極力唱好中國,看好中國,核心理念是後發優勢,這個論述被廣泛認同,而且深受政府上下推崇。後發優勢指,發展中國家可藉外國經驗,不用自己摸索,在各行各業的技術、管理、流程極速進步,達到高速的經濟增長,大大改善生活質素。事實上中國也靠走這條路成為「世界工廠」,成就經濟奇蹟。

但林毅夫這類中國經濟學家對人性都不甚瞭解,只顧尋找似是而非的學術見解。「中興事件」已證明中國製造業以至背後研發實力的薄弱,做什麼也一塌糊塗,連抄都抄不好。這是民族的劣根性:懶惰的學生得到天書筆記,就會在公開試考到狀元?後發優勢?因果邏輯何在?

今天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2017年人均GDP排到全球70名。如果股市反映了一國之根基,大抵解釋了為什麼A股沒有幾間有活力和創新力的公司,而為什麼最好的技術和企業都在美國,其次是日本和北歐。

說到底,投資者只要從這個邏輯去做國際性的投資,配置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好公司,會取得更好的回報。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