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中國・海外・香港

樓市速報:樓市再創新高 反映「辣招」無用


樓市氣氛熾熱,今年首4個月以來,樓價累積升幅已逾8.7%。

本港樓價持續上升,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不但連升16週,更已破頂創出歷史高位,其中摩根大通預期,全年樓價漲幅約達10%。然而,該行認為政府或再「出招」壓抑樓價。面對樓價愈升愈有,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出口術」,暗示政府可能再出「辣招」。事實上,政府與其再想辦法打遏樓市,倒不如積極增加住宅及土地供應更為妥當,如在填海之餘,在中短期的供應上亦不能忽視。有分析指,發展棕地是其中一個好選擇。

在中美貿易戰催化下,環球經濟表現不穩,可是本港樓市的勢頭仍是牛氣逼人,二手市場價格持續有創新高成交,如青衣宏福花園2座中層A室單位,實用面積約712方呎,最近以1,020萬元成交,呎價約14,326元,造價不但創屋苑新高,而且呎價亦打破屋苑上月紀錄,成為全港最貴的夾屋單位。同區的翠怡花園細單位呎價亦創新高,屋苑11座高層G室,實用面積368方呎,日前以665萬元沽出,呎價達18,071元,創屋苑呎價新高。

此外,上車天堂沙田第一城亦來個全面反彈,據中原地產數據,屋苑去年11月的平均呎價跌至不足1.6萬元,更曾低見15,414元,可是5月的平均呎價又重生,高見18,720元,與去年1.88萬元呎價的歷史高位僅差80元,短短半年反彈足足有兩成,成為全港藍籌屋苑的反彈王。

值得注意的是,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89.42點,按週升0.42%,已連升16週創新高,較去年8月歷史高位188.64點高出0.41%,今年以來已累計升8.5%。而在8大指數中,豪宅及中小型住宅齊創歷史新高,其中大型單位指數已連續兩週創新高,最新報188.65點,連升4週共4.5%,反映豪宅買家積極入市。至於上車客亦無懼貿易戰,中小型單位指數最新報189.57點,按週升0.5%,較去年7月的歷史高位189.44點高出0.07%。

陳茂波指出,首季置業供款佔市民收入比重仍高達69%,明顯超出市民負擔能力。

住宅售價指數連漲4月

而差估署的數據亦一樣持續向上,最新4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升幅進一步擴闊,報390.5點,升幅3.2%,連升4個月,同時更創逾6年來單月最大升幅紀錄。今年首4個月以來,樓價累積升幅已逾8.7%,若與去年同期比較,則有約3.5%的升幅。

面對樓價愈升愈有,摩根大通更預期,本港全年樓價的升可達10%。不過,該行同時預警政府或會再出招打遏樓市,更估計可能會有3招,包括加強對非香港居民置業的限制、遏抑投資需求,以及提高銀行按揭貸款風險權重。

事實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亦「出口術」表示關注,指出市場對貿易磨擦升溫的憂慮減少,環球股市復甦,加上對美國聯儲局進一步加息的預期減退,本港樓市自今年1月起反彈,首4個月平均每月成交量顯著回升至5,400宗,樓價更連升4個月,今年4月的整體樓價已較去年12月反彈約9%,較去年7月高峰僅低1%,可是較1997年的高峰已高出1.26倍。

他認為,首季置業供款佔市民收入比重仍高達69%,明顯超出市民負擔能力,惟未來3至4年一手私宅供應量達9.3萬伙,未來5年平均每年落成量則達1.88萬伙,較過去5年每年平均落成量增加20%,政府未來會密切留意樓市。

據中原地產數據,沙田第一城5月的平均呎價高見18,720元,短短半年反彈兩成。

8年「辣招」無阻升勢

觀乎政府過去亦曾推出多項抑遏樓價的措施,可是成效不大之餘,樓市更是不跌反升。政府為打遏樓市升勢,於2010年開始實施額外印花稅(SSD),其後又相繼推出措施買家印花稅(BSD),以及雙倍印花稅(DSD),再加上收緊按揭措施,辣招至今已逾8年,可是期內令二手成交持續萎縮外,樓價並沒有緩下來。

摩通認為,即使政府在2012年推出針對非香港永久居民、稅率為15%的買家印花稅,以及將購買第2個住宅單位的印花稅畫一至15%,但該行認為政府或需將印花稅顯著提高,或參考內地的限購令,透過行政措施限制非香港居民置業或限制買入第二個單位。然而,中大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政府每次加辣後,樓價反而繼續向上,所以現時根本沒有需要再加辣。

至於摩通指的第三招,是提高銀行按揭貸款風險權重。該行指出,目前低息環境是買家繼續爭相入市的誘因,因此,香港金融管理局宜提高銀行按揭貸款風險權重,意味將會增加銀行承做按揭的成本,甚至可能間接刺激銀行上調按揭利率。有資深零售銀行家認為,金管局難再收緊按揭成數,否則會令上車買家因首期不足,「愈買愈細」的情況將進一步惡化。

回看政府過去對樓市的干預,加稅及收緊按揭確是令成交量減慢下來,資料顯示,2010年的二手住宅成交量達12萬宗,可是自辣推出後,2011年的成交迅即跌至7.5萬宗水平,去年更只得4萬多宗。樓市炒風似乎停頓,卻造成二手供應及交投萎縮,但期內樓價則是愈升愈有。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數據,8年來樓價不跌反升,其中以2012年至2013年、2014年至2015年,以及2017年至今的升勢最為凌厲。

政府更改公私營房屋土地比例,令未來10年每年私樓供應下調至1.35萬個。

治標不治本難解困

在政府出招的2010年,當年年初的CCL為74.07點,至SSD生效當天的11月20日則是88.24點,11個月便急升19.2%。在SSD實施後的數年,每年樓價均錄得升幅。至今,CCL已升至189.42點,換言之,在這8年時間,樓價已累升114.7%。由此可見,政府與其再想扭盡六壬出辣招打壓樓市,倒不如積極增加住宅供應,更為合適。

可是,政府卻在此時減少私樓住宅供應,正因為運房局把未來10年房屋供應目標由46萬伙降至45萬伙,又將公私營房屋由六四比調整至七三比,令未來10年每年私樓供應從1.8萬個單位下調至1.35萬個,減幅近兩成,才令樓價提早完成調整掉頭回升。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認為,早年政府土地供應多,短期內仍屬發展商推盤高峰期,惟政府更改公私營房屋土地比例,隨土地供應陸續減少,將影響私樓供應量,目前已經是高位水平,長遠而言,政府難以再提高供應量,料兩年後未來潛在私樓供應量有機會跌穿9萬伙。

事實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去年12月向政府提交報告,認為政府《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畫遠景與策略》研究所提出,本港長遠欠缺1,200公頃土地的估算是過於保守,預計實際土地短缺數字遠高於1,200公頃。為解決土地問題,除填海外,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發展棕地是可行辦法之一。因為目前由私人持有、位於新界的棕地高達1,300公頃,各大型私人發展商相信擁有不少於1,000公頃的新界農地,可用來發展住宅。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認為,若能盡快發展棕地,則可在短中期填缺口,保增長。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