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亞洲牛市未盡,中美經濟前景謹慎樂觀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謝企剛(中)預期,未來兩、三年資金南下買港股的趨勢不變。

自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經歷十個寒暑,環球經濟終於踏出陰霾,迎來復甦轉強的關鍵階段,中美經濟的雙核穩定作用持續顯現,增長的動力引擎也再次從發達國家轉向新興市場。然而,去年多個股市已攀升不少,中美兩國也分別敲定重大政策改革的方向,對投資者而言,到底孰危孰機?

撰文:余美玉

全球矚目的美國稅改議案已於上月經參議院通過,是為該國30多年來對稅法最大的一次調整,除了對美國個人及企業有所影響外,多國亦擔心會導致國際資金流向美國,或會引起新一輪減稅競賽,而且美元走強,人民幣匯率也會受壓。工銀國際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管程實認為,美國稅改政策最快於2019年後才實施,其影響仍有待觀察,相信短期內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而且間接。

中央銳意改善經濟質量

至於中國方面的馬步則越見穩健,貝萊德研究報告中提到,中共「十九大」會議後,當局更着重於簡化國有企業和推動結構性改革,旨在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而非速度,而中國經濟增長緩和的步伐、廣泛程度和維持時間,對新興市場及風險資產的表現舉足輕重。

縱觀各資產類別,去年股市大收旺場,可說是股票投資者豐收之年。由去年初至10月底,MSCI精選指數—全球市場(MSCI AC World Index)上升24.1%(以美元計),而MSCI精選指數—亞太市場(MSCI AC Asia Pacific)在同期的回報率更達到32.6%。

然而,多家資產管理公司相信,今年亞洲區的股市仍然可以看高一線,尚有一定上升空間。貝萊德亞洲及環球新興市場股票團隊主管施安祖(Andrew Swan)表示,投資團隊對亞洲股市的正面展望,主要是建基於區內持續呈現的動力,包括全球再通脹帶動名義經濟增長、工資及通脹回升;現金流量轉佳、成本控制更為嚴謹及國內外需求回升,促進企業盈利動力轉強;多個國家及行業推動改革;全球資本開支表現穩固;以及能源價格回穩支持出口表現。

北水買港股勢頭不變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謝企剛亦同樣對大中華股票市場的前景保持樂觀,主因有四:分別是南下資金繼續提供流動性、盈利預測上調、估值具吸引力,以及國際投資者對大中華股票配置偏低。他進一步解釋說:「南下資金流入香港股票市場持續錄得增長,透過南向港股通累積淨流入資金,至今達870億美元。即使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出現升值,亦未有窒礙資金流入的情況。我們預期,未來兩、三年資金南下買港股的趨勢不會改變。另外,目前地區性及環球股票投資者對中國及台灣的配置偏低,由於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台灣科技行業表現越做越強,相信國際投資者將最終肯定大中華股票類別的重要性,並調高對兩個市場的配置。」

舊經濟板塊再抬頭

就投資佈局而言,貝萊德認為,基於中國國內基礎因素得到改善,帶來更出色的盈利表現,因此維持增持中國股票,尤其偏好舊經濟板塊,例如能源、材料及金融業,但對估值似乎偏高的科技板塊,例如中國個別電子商貿平台和台灣大型科技公司股份,抱持審慎態度。

最後,由於全球經濟增長正處於「舊力已弱、新力未强」的狀態,市場仍面對一些隱憂和未知之數,例如地緣政治風險、息口、油價及通脹走勢。宏利資產管理指出,假如油價急升,作為最大石油淨進口國之一的中國將受到影響,引發通脹及利率趨升的憂慮。至於通脹也是投資者不應忽視的風險之一,安聯投資解釋,即使預期加息步伐緩慢,利率及通脹將持續偏低,唯隨着時間仍可嚴重削弱購買力,加上央行採用的標準通脹指標未能反映現實世界的成本,故投資者應以保障購買力為上。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