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如果我是特首系列 (八)—— 創科


《資本壹週》704期 (2019年5月9日)

1.數碼港最後淪為地產項目,實在混賬。
2.科學園的擴建工程只提供多兩幢大樓。
3.河套創科園,二一年才交付第一幅地。

如果我是特首系列 (八)—— 創科

香港有很多產業可發展,除了傳統享有優勢的金融、旅遊、醫療、教育,以至航空,其實創新科技都是重點發展產業。且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畫綱要》,六個基本原則當中,第一個就是「創新驅動,改革引領」;而香港的定位,也包括「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

不過,正如此前幾期談到其他產業的發展,當中最基本的硬件,是土地。金融要寫字樓,旅遊要商舖、商場、酒店,醫療要醫院,教育要學校,航空則要跑道,娛樂、體育、展覽都要相關設施,而香港一直以來的問題,正是土地供應緊絀。解決到問題,甚麼都做得。

要數香港第一代科技項目,非數碼港莫屬,可惜最後淪為地產項目,實在混賬。數碼港選址於薄扶林鋼綫灣,位置優越,佔地二十四公頃,結果發展出四座寫字樓,提供逾百萬方呎樓面,以及近三十萬方呎商場之餘,還有一座酒店,提供一百七十間房間,更有住宅部分,包括獨立屋、分層單位,合共提供二千八百伙。

猶幸在《二○一九至二○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政府預留五十五億元,發展數碼港第五期,於商場對開的公園,興建一幢大樓,提供約七十萬方呎樓面,作為寫字樓、共享工作間、會議場地及數據服務平台等設施,估計可容納一百間科企及約七百間初創,但要二一年才動工,最快二四年竣工。

其次就是位於白石角吐露港的科學園了,佔地二十二公頃,三期共發展約二十幢大樓,提供逾三百五十萬方呎樓面,容納了逾七百間科技公司,惟至目前已經「逼爆」,要等擴建工程完成,但也只多建成兩座智慧型建築物罷了,提供八十三萬方呎科研及工作空間。

其實,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創新及科技園,概念很好,因為內地有的是人才,深圳便已成為創新及科技基地,不少科網巨頭都設總部於此,而香港有的是與國際接軌的制度與經驗,相輔相成。

惟其如此,港府卻嘆慢板。翻查資料,原來早於一七年年初,香港和深圳就已經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計畫將落馬洲河套區發展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以科創為主軸,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等,以吸引國內外頂尖的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

然而,直至去年年尾,有關的聯合專責小組,才開了四次會議,總體規畫研究及商業模式和商業計畫研究要到今年上半年才完成,預計二一年才有第一幅土地提供予港深創科園作上蓋發展!如此進度,完全難以接受!

如果換着是內地政府,肯定三下五除二,速速拍板、上馬、展開工程;如果我是特首,就會快馬加鞭,尤其是創科產業,並非像傳統行當一樣,需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而是可以無中生有、天馬行空,即是發展可以很快。

河套區創科園早於一七年年初簽約,第一幅地卻要拖到二一年才交付。

文章來源:Capital Weekly 資本壹週

吳鴻生 南華集團主席《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免責聲明
– 投資涉及風險。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 任何用途均須遵守所有適用之法律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