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粵豐環保化廢為寶 受惠國策迎機遇


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每日產生的生活垃圾造成不少的環保問題。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垃圾圍城的現象日趨惡化。據「十三五」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相關規劃,全國垃圾焚燒發電市場滲透率將由2015年底31%大幅提升至2020年約54%,相關企業可持續受惠。廣東省最大的民營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粵豐環保,近年積極在內地尋找垃圾發電項目,除廣東省外,也拓展至四川及江西等地,藉著國策推動的有利條件下,未來致力實現產能提升,尤其捕捉大灣區有關處理固廢的機遇。

Text / Santos Photo / 張展銳

環保行業涉及領域眾多,如能源、水、空氣、土壤、垃圾處理等,其中垃圾處理是減廢處理產業的重中之重。粵豐環保為一間主要於中國營運及管理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公司, 項目主要集中在廣東省。集團表示,2013年,旗下垃圾焚燒發電廠每日城市生活垃圾總處理能力為3,000噸。

發改委於2016年底發布《「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模》,提出全國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焚燒比率,由2015年的31%提升至2020年的54%,當中廣東省(不包括深圳)的目標每日垃圾焚燒發電處理量,由2015年1.84萬噸大幅增至2020年的7.3萬噸,年均複合增長逾3成。

粵豐環保旗下垃圾焚燒項目去年增至17個,每日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由18,340噸上升至2,6040噸。集團業務植根廣東省,並在該省擁有12個項目,可謂享天時地利。除廣東省外,粵豐環保的垃圾發電業務亦覆蓋廣西江面及貴州及四川省。去年3月增容貴州項目,年底又收購江西及四川項目。其中,廣東省項目每日處理垃圾量為18,490噸,廣西省項目處理量為2,550噸,而貴州、江西及四川分別為1,200噸、800噸及3,000噸。而10個項目在營運中,7個項目仍在建設或規劃中,而營運項目總處理量達12,840噸。

採環保技術 更具效益

目前,內地約有300間垃圾焚燒發電廠,其中約三成採用流化床技術,不過,由於機械爐排爐技術更環保,產生的污染問題較少,因此不少新型垃圾焚燒發電機已逐步改造及轉用機械爐排爐技術;粵豐環保主席李詠怡表示,集團近年積極進行技術升級,旗下所有垃圾發電廠皆使用新的機械爐排爐技術,競爭力顯著提升。新技術不僅提升日垃圾處理能力,而且對垃圾分量及固體重量要求較低,更可大幅減少飛灰及煙氣排放,有助集團獲取更多新項目機會。

「相對其他同業,集團在技術改造市場更具優勢,集團有多個循環性流化床技術改造機械爐排爐的例子,提升營運水準,以改造後的東莞粵豐及來賓垃圾焚燒發電廠,其自用電率低至12%,遠低於同業15至18%,經濟效益更能大幅提升,創造更好的環境效益。」她強調,以粵豐環保為例,是少數垃圾發電廠的氣體排放,能夠完全滿足國際的歐盟2000的標準。

李詠怡續指:「我們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以高質量標準運營,這可從我們所取得的眾多榮譽及嘉許佐證。如在2015年,東莞粵豐垃圾焚燒發電廠獲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授予『AAA級』無害化焚燒廠評級,是評級制度中的最高級別,顯示廣東省相關部門對集團的管理及技術水平的高度認可。」

拓上下游產業 多元發展

2017年,粵豐環保引入戰略性投資者上實控股,為集團第二大股東;引進資金強化業務,及在去年與粵財控股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成立規模達1,501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基金,藉以用於廣東省內物色與垃圾焚燒發電相關的新項目。

除垃圾焚燒發電外,粵豐環保更積極開拓上下游產業,今年更收購莊臣41%已發行股權及收購東莞市綠嘉環保資源投資100%已發行股權,目標是進一步延伸垃圾焚燒發電的產業鏈,涵蓋上游的清潔及垃圾,包括收集、運輸一體化服務及飛灰、爐渣及污泥處理業務等。李詠怡指出,集團一直與下游廢物處理企業進行合作,而有見政府環保力度加強,憂部分飛灰爐渣處理企業或難達標,因此擬收購優質下游企業,穩定廢物處理渠道。

李詠怡表示,集團致力於今年實現產能增長不少於7,000噸的目標,並積極爭取新投資及收購項目,另一方面,今年會繼續鞏固廣東省內基礎,同時其他地區亦是重要發展方向。她透露,集團已建立海外團隊,研究東南亞等地的業務機遇,至於海外項目何時能夠落地,她回應指會以「安全、穩陣」為前提,暫未有時間表。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