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傳發六張虛擬銀行牌 中資勢主導市場


本港的虛擬銀行市場將由中資主導。

香港一直被批評發展Fintech(金融科技)的步伐落後,今年終於一洗頹風。金管局計畫在短期內發出首批虛擬銀行牌照,傳聞首階段會批出六張牌照,大部分由中資奪得,真正「港產」企業只有一間。其實中資早已殺入本港虛擬金融市場,加上經驗較本地企業豐富,未來勢將主導本地市場。

市場消息透露,金管局將於數星期內批出最少六張虛擬銀行牌照,而名單中盡見中資的名字,包括騰訊(00700)旗下的騰訊財付通、阿里巴巴同系的螞蟻金服、小米集團(01810)、信銀國際與眾安在線(06060)聯營、渣打集團(02888)及香港電訊(06823)。中資佔絕對性的四張牌照,英資渣打一張之外,本土機構就只得香港電訊。

之前金管局曾公布,截至去年八月底,合共接獲約三十份首輪申請。金管局發人近日則指,已篩選八份申請作最後的盡職審查,而相關申請來自不同背景,包括本地、內地和海外公司,當中包括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當局不會公布申請機構名單,並爭取在三月底之前發放虛擬銀行牌照。

雖然市場已料到中資會在虛擬銀行的發展上極為進取,但這份名單亦令不少人意外,因為不少本地科技公司揚言要取得牌照,若傳聞屬實,則他們大部分將無功而回。之前港產網貸平台WeLab及電子錢包TNG均表明會入紙申請虛擬銀行牌照,但在第一輪的牌照申請上將未能成事。

本地銀行欠積極

本地銀行對虛擬牌照的興趣一直不大,只得渣打一間銀行一早表態會申請,而豐銀行及恒生銀行(00011)就早已否決經營虛擬銀行的方向。反觀中資企業在虛擬銀行的發展上,的確較為積極,阿里巴巴及騰訊的移動支付服務早已引入香港,未來進一步殺入虛擬銀行市場,將為港企帶來更多挑戰。

消息指,螞蟻金服關連公司阿里巴巴,早已註冊多個與銀行相關的商標,包括「螞蟻銀行」、「星安銀行」、「智惠銀行」等,為日後的銀行服務鋪好路。除了申請虛擬銀行牌照,螞蟻金服亦有其他部署,去年六月註冊一家名為「Ant Lending Global Limited」的公司,而該公司其後獲得俗稱「財仔牌」的放債人牌照,可經營消費者及商業貸款等業務。阿里巴巴亦早已入股香港獨角獸WeLab,以及主打中小企融資平台橋彼道(Qupital),藉此在港涉足更多金融服務範疇。

騰訊有投資的微商銀行為全球最大的網上銀行。

螞蟻金服亦透過與長實(00001)組成合營公司支付寶香港,早於兩年多前已殺入香港的移動支付市場,現時除了大部分連鎖零售商戶可以使用支付寶,服務更成功滲透至小店。支付寶去年亦贏得港鐵(00066)的QR Code入閘服務合約,明年起支付寶香港將為九十一個港鐵站提供QR Code收費系統。上月開始,支付寶香港亦與進智公交(00077)合作,推出QR Code支付,會在半年內在全港九十多條小巴線的三百多輛車上使用相關系統,打破八達通多年的壟斷局面。

螞蟻金服規模大

螞蟻金服為全球最大的金融創新獨角獸,估計市值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在內地除了支付服務之外,亦伸延至眾多範疇,包括借貸、銀行、基金產品等等。螞蟻金服截至去年三月,消費者借貸規模已達六千億人民幣,以去年首季計,消費者借貸規模幾乎是建設銀行(00939)同類貸款產品的三點七倍。以阿里系在內地發展的方向來看,單一業務似乎不能滿足,所以在每個金融範疇都會涉獵,亦會成為香港的發展模式。

現時香港的多個電子錢包當中,兩大中資的市佔率分別包辦首兩名。據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公司去年八月發表的調查顯示,支付寶香港的佔有率約百分之二十二,至於騰訊旗下的Wechat Pay HK亦達百分之十九。兩大機構用了短短兩年時間就能在香港完全站穩陣腳,有了龐大的用戶基礎之下,當虛擬銀行服務推出後,對金融行業亦一定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中資銀行在推出創新科技的產品上,亦較其他銀行進取。中信銀行(國際)本月中便推出全港首張虛擬信用卡,市民只須利用該行手機程式,上載身分證及自拍後便可以做到「即批即用」,毋須提供入息及住址證明。該張虛擬信用卡暫時只限全新客戶申請,並用於網上消費,可綑綁Apple Pay或Google Pay,透過電子錢包來使用。提供虛擬銀行服務,其實更有利銀行日後打通更多新的收入渠道,中信銀行計畫利用銀行的應用程式界面(API),接入其他第三方服務平台,市民日後或可從產品格價或飲食資訊平台,直接申請虛擬信用卡。

複製內地成功經驗

中資在香港的虛擬銀行市場上特別進取,明顯是因為在內地有成功經驗,能將業務模式複制到香港。現時全球五十大純網上銀行的名單中,排第一、二名的均是中資銀行,分別是騰訊有份投資的內地首家互聯網民營銀行微眾銀行(WeBank),以及螞蟻金服持股三成的網商銀行。微眾銀行於二○一四年成立,現時估計已升至逾千萬元。去年底淘寶司法拍賣平台拍賣由光石油(00933)持有的微眾銀行一千二百六十萬股的股權,以拍賣協議價及起拍價四億四千一百萬人民幣計,相當於每股三十五元(人民幣),令微眾銀行估值推高至一千四百七十億元。

智能手機普及有助推出更多新的金融產品。

微眾銀行主打的消費金融產品「微粒貸」,屬小額貸款服務,能結合騰訊的大數據基礎運作,可以全程線上操作,賣點是由申請至收錢,平均不超過十五分鐘,小額貸款金額平均由五百至三十萬元,目前累計放貸款金額高達二千億元,服務超過二千萬用戶。微眾銀行於開業第二年便開始賺錢,其後收入及利潤均進入爆炸式增長,一七年微眾銀行營收達六十七億五千萬元,大升一點八倍;同年賺十四億五千萬元,按年升二點六倍。

短線難衝擊傳統銀行

至於阿里系的網商銀行,雖然收入及盈利均不及微眾銀行,但仍有可觀增長。網商銀行一七年營收為四十二億八千萬元,按年升百分之六十二點一,淨利潤四億元,同比亦升百分之二十七點九。未來的虛擬銀行服務將由中資主導,市場認為初期對傳統銀行的衝擊不會太大,但再過兩三年,當虛擬銀行壯大後,威脅便會增加,所以傳統銀行理應爭取時間提升競爭力。

羅兵咸永道風險及控制服務合伙人吳冠豪估計,虛擬銀行推出初期不會太進取,因首階段擬投入的股本僅約數億至十億元,業務發展規模有限,相信頭一至兩年可吸引數萬至數十萬客戶,但在一、兩年後便進入爆發式增長,會透過向客戶提供新的數碼服務和創新的金融投資產品,可與傳統銀行直接競爭。他指出,接觸過的虛擬銀行申請者都在構思推出不同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如少至一元都可投資的理財產品,加上虛擬銀行沒有分行,能節省租金、人工等成本,藉此向客戶提供更好的貸款利率。此外,虛擬銀行的背後屬科技企業的話,推出產品時的計法可以更靈活及創新,能以每週甚至每日去計算,能為客戶提供更多選擇。

現時香港銀行業務主要由四大銀行主導,包括豐銀行、中銀香港(02388)、恒生及渣打。高盛的研究指出,四大銀行約佔香港零售銀行貸款總額的百分之六十六,在信用卡和抵押貸款業務所佔的比例更大。香港客戶對銀行服務滿意度,較其他成熟國家低。埃森哲咨詢公司調查顯示,去年只有百分之五十三的香港人對銀行服務感到滿意,而美國和英國的滿意度分別達百分之八十八及百分之七十八。高盛指出,若互聯網公司持有銀行牌照的話,香港將成為「銀行與技術玩家之間的第一戰場」,兩者未來競爭將相當激烈。

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亦有入股歐洲的虛擬銀行。

恒生料最受影響

花旗發表的報告便指出,數碼化發展將對香港傳統銀行帶來營運壓力,料未來十年將會流失一成收入,其中支付、存款及財富管理業務會首當其衝受到衝擊。花旗估計,虛擬銀行的出現對香港現有銀行構成威脅,尤其香港於數碼化發展上較為落後,港銀在科技投放的營運支出遠低於環球同業,長遠而言勢影響港銀收入及成本,市場分額並會遭侵蝕。

該行估算,去年上半年香港零售銀行的收入規模達一千八百二十億元,約一成相等一百八十六億元會隨銀行業趨向數碼化,而於未來十年會陷於流失危機當中。花旗又指,去年上半年,四大港銀的存款分額已較二○○五年減少逾百分之五,預計情況會進一步惡化。在香港大型銀行中,恒生最易因數碼化發展而受衝擊,因為該行從○五年至今,不論於存款或貸款的市場分額上均已面對很大流失,至於在吸引年輕新客群上,其步伐亦較為緩慢。摩根士丹利之前發表的報告亦預期,虛擬銀行的出現短期內不會對本港銀行業構成即時威脅,但之後本港銀行在存款、收費服務和客戶方面的競爭將會加劇,而小型銀行或成初期輸家,而大行最終亦要提升技術產品,以確保虛擬銀行出現後仍可繼續保留客戶。

歐美市場大行其道

以歐美的情況看,虛擬銀行服務的確會搶走傳統銀行的生意。海外方面,歐洲的虛擬銀行亦大行其道,英國近年積極推廣數碼銀行,在英國稱之為「Challenger Bank」(挑戰者銀行),申請者獲取銀行牌照後,只要配合監管當局「開放式監管沙盒」,就可向大眾推出有限度服務。虛擬銀行沒有傳統銀行的包袱,能更大膽使用創新技術去配合銀行服務。

專門針對中小企貸款的英國虛擬銀行OakNorth,便成功用人工智能平台Acorn Machine(橡實機器)加快貸款的審批流程,並能改善信貸質素,開業三年一直保持「零壞帳」的紀錄,並能將貸款審批時間大幅縮短。虛擬銀行前景秀麗,自然引來投資者的垂青,歐洲虛擬銀行N26上月剛完成其D輪融資,獲得三億美元資金,由美國私募公司Insight Venture Partners領投,並獲新加坡主權基金GIC支持,而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亦有參與。維港投資早於一六年已牽頭注資N26,投資四千萬美元,目前仍是N26的最大股東。獲得新一輪資金後,N26估值升至二十七億美元,成為歐洲其中一間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初創。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