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中美競賽 下一站太空


習近平與馬克龍會面成果理想,中法雙方在多方面將進行合作。

自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後,就不斷出招打擊中國,亦積極拉攏其他國家與中國打對台。不過,隨中國國力日漸強大,加上特朗普不時開罪盟友,反而令中國的外交愈來愈順風順水。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法國,除了簽署大量商貿協議,涉資數百億美元外,最重要是落實在太空探索上與法國合作,令新一輪的太空競賽上掌握更多的籌碼。

習近平於三月二十五日抵達巴黎,展開在法國的國事訪問,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凱旋門為習近平舉行歡迎儀式,兩人並向無名烈士墓獻上花圈。其後兩人在愛麗榭宮舉行會談,一口氣簽署十五份商業合約,涵蓋能源、食品及運輸等領域,合共總值四百億歐元(約三千五百五十二億港元)。馬克龍在簽約後呼籲,要加強中歐的夥伴關係,此關係應建基於強大多邊主義,以及公平均衡貿易關係。

各項合約當中,金額最大的正是向空中巴士一口氣訂購三十架客機。中國航空器材集團與空巴簽訂協議,採購二百九十架A320,以及十架A350空中巴士,總值約三百億歐元。現時中國屬民航客機市場的大客,除了空巴之外,亦有向美國波音訂購大量客機,包括近期接連出事的波音737MAX。之前埃塞俄比亞航空發生空難後,中國是首個停飛737MAX的國家,而今次再向空巴大手訂飛機,正正向美國打了一巴掌。

除了客機生意,中法今次亦達成多方面的合作(見表),包括法國電力公司會在中國建立海上風力發電場,涉資十億歐元;法國工業集團法孚和中國建材集團簽署一項十億歐元的協議,將在發展中國家合作節約能源項目;達飛海運集團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建購十艘貨櫃船。雙方亦同意解除法國家禽進口中國的禁令。

開展探月計畫

不過,多項協議中,最為觸目的可算是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簽訂的太空合作協議。按有關計畫,法國將參與二○二三至二四年「嫦娥六號」探測器探月計畫。屆時雙方將在月球表面進行樣本採集技術、月面上升起飛技術、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技術等實驗工作。

嫦娥六號探測器為嫦娥探月計畫第的六個探測器,屬中國第四期的探月工程。嫦娥六號將攜帶四件儀器升空,包括月球著陸探測器、月面巡視器、月面上升器和軌道返回器。中國專家指,要實現中國第一次月球採樣返回,需要突破很多技術,如樣品採集技術、月面上升起飛技術、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技術等,因為是高速返回,還需要突破載錄技術等。嫦娥六號將是中國第二次月球採樣返回的任務,對法國來說,則是史無前例的月球科學研究,意義尤其重大,而法國將成為世界上與中國航天合作最多的國家。

 

中國將向法國的空中巴士訂購多達三百架客機。

雖然法國未有任何探月工程,其太空計畫亦暫未見任何驕人成績,但法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已掌握到火箭技術,而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顯示,法國在太空產業相關的開支,排名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及俄羅斯。法國的空中巴士亦是唯一一間可以與波音競爭的飛機企業,擁有最新的航空技術,所以是合作,對中方亦非常有利。

法國國防部長Florence Parly去年表示,法國國防部已成立新的工作小組,並要求小組成員「沒有限制、毫無保留地」研究全新太空戰略。其實法國早於一○年便曾宣布要領導歐洲推進太空能力現代化,只是在需求和資金不足下,計畫一度停滯不前。法國於○八年用於太空方面的支出僅得三億歐元,但在俄國併吞克里米亞的一四年增加至六億歐元。根據一九至二五年的預算,法國七年內會為太空相關項目投資三十六億歐元,平均每年逾五億歐元。

發射偵察衛星

在水源充足下,法國的太空計畫亦漸見成績,資料上傳速度極快、能提供高解析度軍用影像,用於取代老舊「太陽神」(Helios)系統的「光學太空單元一號」(CSO-1),已於去年十二月升空。該組影像系統共三枚衛星,預計在二一年發射完畢,法國亦計畫於二○年將再發射多枚情報偵察衛星。

空中巴士之前亦與IBM合作,開發人工智能(AI)機器人CIMON,搭載IBM的人工智能系統Watson,最快將於六月正式飛上太空,將用來輔助德國航空太空中心(DLR)的太空人,執行太空站的日常任務。

中法將在探月工程上合作,意味新一輪的太空競賽上,法國有很大機會站在中國的陣營。上一輪太空競賽由美國及前蘇聯角力,如今則加入中國,令競賽更白熱化。探索太空,除了是展示國家高科技的機會,太空亦蘊藏大量商機,是個待開發的金礦,現時無論軍用或民用科技,都極需要使用人造衛星,故一旦失去太空競爭力,國家亦難以維護主權,而未來誰掌握到太空的技術,亦能在軍事上佔優,故中美近年正加快腳步衝出地球。

現時「太空產業」當中,最主要的構成為人造衛星的建造及發射。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去年發表的《二○一八衛星產業狀況報告》顯示,一七年全球航天產業總收入達三千四百八十億美元,其中全球衛星產業收入佔百分之七十九,達二千六百九十億美元,按年升百分之三。作為航天產業基礎的核心,衛星製造業和發射服務業收入分別為一百五十五億美元及四十六億美元;衛星服務業務收入則達一千二百八十七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一;地面設備製造業收入亦高達一千一百九十八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五點六。

特朗普早前簽署法案,重啟美國的太空計畫。

通訊需求龐大

通訊消費領域繼續是整個衛星服務業的主要驅動力,一七年的收入超過一千億美元,佔衛星服務業的百分之八十四。一七年全球創出三百四十五顆衛星的發射記錄,按年大升近兩倍,而美國仍然是全球衛星製造業的霸主,其衛星製造產業收入達八十八億美元,佔比約百分之五十七。

衛星發射也包括發射服務和運載火箭服務,一七全球共進行九十次發射活動,其中六十四次為商業衛星發射。美國在衛星發射行業上亦是霸主,盈利達十八億美元,市場分額佔比最大,達百分之三十九。 由於未來通訊需求只會愈來愈強烈,故單計人造衛星產業方面,就一定會繼續增長。不過,太空產業已不止衛星一項,未來太空旅遊的機會亦將來臨。

現時正研究及籌備太空旅行的公司,有美國的SpaceX及 Blue Origin,以及英國的Virgin Galactic等。市場估計,這個太空旅行的產業,規模有機會達二百三十億美元。瑞銀分析員Jarrod Castle及Myles Walton本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指,隨著科技持續發展,太空旅行成本有望下降,並變得更加主流,而太空旅行更會成為地球日後進行長途旅行的基石。報告預計,未來需要連續飛行十幾小時的飛機市場或會被點對點的火箭旅行瓜分,如SpaceX正在開發能一次過載一百人的大型載人火箭,由香港飛倫敦僅需三十四分鐘,由紐約飛至中國上海亦只需三十九分鐘,相比現時飛機需要的十五個小時,吸引力極大,尤其是秒秒鐘幾十萬上落的商務旅客。

瑞銀報告中指出,現時整個太空產業的價值約為四千億美元,估計到了三○年,太空產業價值將可翻倍至八千零五十億美元,而太空旅遊會是其中的一部分,再加上有已計畫將酒店、娛樂等產業帶入太空,故對此前景感到樂觀。

太空資源豐富

就是因為要爭奪這個八千億美元的龐大市場,各國近年都加緊研發,引發新一輪的太空競賽,而中國的步伐之快,亦令美國非常頭痛。中國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去年底成功發射升空,並且登陸月球背面,南極盆地的馮.卡門(Von Karman)環形山登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成為首次有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

科學家普遍相信這個盆地除了有豐富礦物,更可能存在大量重要的核燃料氦-3及水資源,所以今次任務成功,意味中國在月球開發這些資源時處於更有利位置。月球作為地球的人造衛星更可作為人類漫長太空任務中的補給基地,為太空人提供食水、氧氣及燃料。

 

NASA與私人企業SpaceX合作,成功發射太空船升空。

美國國防部密涅瓦研究所(Minerva Research Institute)分析師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形容,今次將成為中國未來載人登月及其他太空任務的踏腳石,有助其實現殖民月球目標及主導太空話語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認為,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後,第三個實現登月的國家,無疑會令美國感受到威脅。

中國的太空計畫將會更為進取,令美國更為難受。全國政協委員、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本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發言時,介紹中國未來月球探測計畫,他指出,未來十年,月球南極將出現由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研站,中國人的足跡將會踏上月球。

美組建「太空軍」

對於中國的太空行動,美國近日再出口術試圖阻撓。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等二十五個國家的專家正在日內瓦參加裁軍談判會議,美國就在會議上批評中國和俄羅斯在太空搞軍事化,包括試圖取得反衛星武器和激光武器,加大了太空衝突風險。美國國防部代理部長沙納漢(Patrick Shanahan)更承認,當前美國軍事目標為大力發展太空領域的主導優勢,以拋離與中國與俄羅斯距離。

特朗普上台後已多次推動美國太空發展,去年十二月已下令成立太空軍司令部,上月他正式簽署「太空政策指令」(SPD-4 ),著令於二○年開始組建美軍第六個軍事部門「太空軍」(Space Force),美國空軍估計組建太空軍的費用將高達一百三十億美元。美國在資源緊絀的情況下,仍決心發展太空計畫,可見特朗普的野心有多大。特朗普將向國會提交的二○年的預算案內,將進一步交代關於太空軍的成本細節。

除了政府投資,新一輪的太空競賽亦引入私人企業的資金,務求可以加快推進研發。近年崛起不少「新太空」企業,屬新興的私人太空產業,獨立於政府和傳統的主要承包商,以商業為主要導向,能令研發更快,以及用更相宜的價錢取得太空與航天技術。之前馬斯克的SpaceX便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作,透過前者的火箭將太空船發射升空,而波音於今年較後時間亦會與NASA合作。摩根士丹利預計,今年將是「新太空」領域的關鍵里程碑,建議其客戶應當關注這些航天公司。該行估計,到四○年,全球航太產業產生的總收入可望從現今的三千五百萬美元大幅增長至一萬一千億美元。

分析指,未來的戰爭,將以太空戰、無人軍機、機器軍人等自動武器系統的為主導,而太空視野佳兼通訊無礙,可清楚掌握敵軍動向,將可以將作戰指揮中心將從地球搬到太空,將會有重大的優勢。現時各國正爭奪低軌道、地球同步軌道、天平動點(月球與地球間的軌道定點)與月球表面的控制權,從太空控制地球海面的能力非常重要,那一方控制到太空,亦等於可以控制海洋,將大大增加戰鬥力。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