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坐擁龐大郊野公園 港適合發展綠色旅遊


本港租金昂貴,拉高物價,讓香港的零售天堂名聲漸減。

貿易戰持續,加上本港商舖租金昂貴推高物價,過去素有購物天堂之稱的香港,近年逐漸失色。為了保住旅遊業的優勢,香港需要積極轉型。當中,因應坐擁龐大郊野土地的特點,讓政府決心開發綠色旅遊。

綠色旅遊在歐美、澳洲等地近年甚為流行,中國亦致力發展,如四川省今年第一季度的林業生態旅遊收入便達到二百二十一億元人民幣。綠色旅遊潛力之高,可望拉動香港旅遊業及經濟;同時,由於當中包含着「生態旅遊」的環境保護概念,若政府能遵行當中理念,將有望打造出旅業、環保的雙贏局面。

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今年上半年訪港旅客為三千零六十一萬人,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十點一,當中過夜旅客增加百分之六點二,主要由內地旅客帶動,人數為二千三百六十九萬,上升了百分之十三點四;至於國際旅客則有六百九十二萬人,與去年同期持平。唯內地以外的短途市場卻按年下跌百分之一點五。當中以印尼、新加坡及日本表現較差,旅客量分別下跌百分之八點五、百分之五點九及百分之五點七。

旅發局總幹事劉鎮漢指出,由於經濟環境不明朗,美元強勁,加上中美貿易戰間接令人民幣貶值,將令下半年來往香港的機位增長緩慢;與此同時,鄰近旅遊目的地之競爭加劇,推出不少簽證便利或優惠搶客,亦會進一步影響旅客數量。為抗衡貿易戰的影響,劉鎮漢指旅發局已加大推廣力度,包括與航空公司,特別是廉航,推出更多優惠旅遊產品。此外,更會與新加坡及菲律賓媒體合作,宣傳香港綠色旅遊。

 

傳統優勢不再

除了經濟環境及對手增強,其實過去香港的旅遊景點原地踏步,自身的魅力漸漸減弱,亦急需轉型。內地旅客喜愛在旅遊時購物,早年多來香港,原因不外乎價格便宜、質素好和款式較多。然而,近年本港租金昂貴,同樣的東西,在香港的售價往往比台灣、日本、泰國等高,部分電器產品的價格更高出百分之五十或以上。因此,不少內地旅客現已改到日本及東南亞地區購物。

香港的零售天堂名聲漸減,相對而言,香港自然景觀的吸引力,卻漸漸被多家國際雜誌媒體所發崛。早在二○○四年,港島徑第八段的龍脊已被《時代週刊亞洲版》選為亞洲區的「最佳市區遠足徑」。另《Lonely Planet》於二○一六年公布的亞洲十大最佳旅遊景點中,香港名列第五,該刊認為本港吸引遊客的景點不是主題公園或夜景,而是香港的自然景觀。而本港的麥理浩徑更被國家地理頻道選為「二十大全球夢想遠足徑」。

的確,近年除了有不少海外人士來港遠足,每逢長假期,亦有大批內地人來港露營,雖然有指部分是為節省住宿費,但亦有不少是來港享受野外生活,證明香港的郊野對旅客的魅力正在增加。政府若想在旅遊與郊野環境兩方面作出平衡,相信最佳的方式是小心地規畫及發展「綠色旅遊」,完善本港郊野地區的措施。

 

自然景觀吸引

狹義來說,綠色旅遊是指到農村、山區、漁村等充滿「綠色」的地區度假休閑的新興旅遊活動。由於融合了觀賞、學習、考察、娛樂、度假為一體,使旅遊者充分親近大自然及認識當中的知識。而廣義來說,綠色旅遊還包含「生態旅遊」等含義在內。即以自然環境的保護與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為重點。

按照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TO)定義,綠色旅遊又稱可持續或永續旅遊,旨在將旅遊對環境和當地文化造成的影響減至最低,令未來後代可繼續得享所用;同時亦為獲取收入、增加就業及保育當地生態系統作出貢獻。當中包含三大層面,分別是環境保育、社會文化保養及發展以及經濟發展,其中經濟發展主要是為了確保有關經濟利益在所有持份者中公平分配,為東道地區提供穩定的就業和收入機會以及社會服務。創造出保護環境的同時,讓經濟持續發展的雙贏局面。

近年全球旅遊熱點正面對旅遊業的負面影響,例如旅館與餐廳營運造成的大量垃圾,遊客人數過多令生活環境擠迫、物價飆升、噪音滋擾等。因此,不少國家漸漸興起綠色旅遊,改善旅遊業的形象,減少當地人對發展旅遊業的反感程度。旅遊網站Booking.com一項調查發現,約五成二旅客傾向根據是否能避免對環境的衝擊,或是否對當地社區有正面影響而決定旅遊目的地,反映不少旅客亦偏好「綠色旅遊」。

香港政府於去年十月公布《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其中一大策略是培育及拓展具本港及國際特色的旅遊產品及項目,包括推廣綠色旅遊,完善本港熱門及具旅遊潛力的行山徑的配套。特首林鄭月娥指出,政府將培育及拓展具本港及國際特色的旅遊產品及項目,包括文化、古蹟、綠色及創意旅遊,部分以離島區為主。短、中期而言,政府會探討開發不同的綠色景點,推動可持續的綠色旅遊發展。

改善碼頭計畫

在施政報告公布後,相關計畫相繼出爐,今年七月,漁農自然護理署委託顧問作研究,顧問提交了一系列概念性建議,包括在郊野公園提供生態旅舍及豪華露營、觀星及野外定向設施等,預料今年第四季就建議進行公眾諮詢。

此外,政府在今年推出了「改善碼頭計畫」,分階段加強多個位於偏遠郊外的公眾碼頭的結構安全,並會改善現有設施。首階段涵蓋十個公眾碼頭,包括東平洲、荔枝窩、深涌、荔枝莊、糧船灣等位於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內的碼頭,預計有關工程可在二○一九年動工。

在歐美澳洲國等已有不少綠色旅遊的成功例子,如墨爾本菲臘島的企鵝巡遊,每晚吸引過千旅客前往,靜候牠們上岸休息。這些活動既可以培養保育的意識,增加環保的經費,也可以為當地帶來可觀的收入。以看企鵝的入場費用每位約一百八十港元計,一千名觀眾便帶來十八萬元的收入,一年可得約七千萬元收入,這還未計場內餐飲或出售紀念品的收入,而附近更有巧克力廠、賽車場、釀酒場等,均可進一步帶動經濟收益。而近年中國亦致力發展綠色旅遊,如四川省在二○一八年第一季度的林業生態旅遊收入就達到二百二十一億元人民幣。

不過,綠色旅遊的發展最終能否成功,關鍵除了當地有沒有可觀的自然環境外,更需要一套優良的管理系統配合,以歐洲為例,就有一個完善的生態旅遊認證。歐洲生態旅游發展合作組織從二○○一至○三年開展了一項歐洲旅游生態標簽的計畫,列舉了二十一條頒發旅游生態標簽的要求,例如,規定了生態游中能源、水、廢棄物消耗的監控管理標準,以此來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認證讓旅客對旅遊景點有更大的信心,香港在發展過程中,值得借鑑相關的經驗。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