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素食消費產業,女性主宰決策權 


女性主導家庭的消費模式,這對消費市場有很 大的啟示。

我們每日的飲食選擇,不只會影響自身的健康,同時也可能對地球及其他物種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過份消耗肉類就是其一。根據聯合國研究資料指,畜牧業及肉食工業佔全球總碳排放達14.5%,是促使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近年越多越多人認同以「少肉多菜」及素食減少碳排放的理念,其中不少為女性,成為素食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柱。

撰文:余美玉    攝影:鄺銘漢

自七十年代經濟起飛以來,人類對肉類的需求有增無減,至今全球牛、羊的飼養量增長近1.5倍,豬的飼養量增長1.6倍,也因此令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多達300億噸至400億噸。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NRDC)於2017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牛肉在十大對氣候有害的常見食物中排榜首,豬肉和雞肉則分別排第七和第九位。日本一項研究亦顯示,生產一公斤牛肉會產生約36公斤的二氧化碳。一個以肉食為主的人,平均一年所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約有1,500公斤,以素食為主的人則不足500公斤。

畜牧業加速全球暖化

因應全球暖化日益嚴重,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環保團體大力提倡「少肉多菜」,甚至是素食,歐洲各國亦響應呼籲,繼挪威及芬蘭也先後規定軍隊每周有一天必須吃素,以協助減低碳排放。加拿大衛生局剛剛公布了最新的健康飲食指引,把牛奶和乳製品從指引中剔除,取而代之是鼓勵國民增加素食。

食素除了可為環保出力外,同時也可令自健康受惠。非洲豬瘟於豬年預料繼續肆虐亞洲甚至歐美,中國農業部於1月公布全中國已撲殺豬隻超過91萬隻。繼台灣後,泰國政府宣布禁止中國豬肉及製品入口。工業化畜牧業不僅極度消耗土地和水資源,養飼過程更使用大量抗生素且環境惡劣,全球急切需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去取代現時的肉類生產,方為治本,而根據聯合國的建議,植物性飲食(Plant-based diet,或普遍稱素食)就是一種低碳、可持續的飲食方向。

「食肉獸」比例銳減近五成

越來越多人加入素食行列,Green Monday先後於2014年、2016年及2018年進行《港人素食習慣調查》,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堅持無肉不歡的「死硬派食肉獸」比例由2014年的27.1%跌至2016年的17.2%,去年更進一步降到15.2%,可見越來越多香港人意識到減少食肉的好處,盡量「減肉」。

港人對素食接受程度提高,近四分一港人有素食習慣(即「彈性素食者」,代表「每星期食素一次」、「大概一半時間食素」和「長期素食」),達23.7%,較2016年的22%及2014年的22.6%上升。其中,3.7%人口為長期素食者,較2016年的2.5%升近五成,可見香港人的飲食習慣有明顯改變,更多人趨向選擇素食。

近四分一港人有素食習慣

按性別分類,全港有2.3%男性為長期素食者,更女性更達4.8%。Green Monday創辦人楊大偉表示:「香港素食人士是不能忽視的一大群體,是次調查顯示香港每4位女性就有一個有素食習慣,近5%女士更是長期素食者,而由於女性主導家庭的消費模式,這對消費市場有很大的啟示。」

隨着女性消費經濟崛起,女性素食市場規模值得關注。根據國泰君安發表的研究報告《她經濟:秀色可餐,縱享盛宴》表示,中國25至45歲時尚女性人口已達2.9億,女性在經濟收入和社會、家庭地位的提升,近75%的家庭消費決策由女性主導,女性市場規模2019年將達到4.5萬億元人民幣。

該報告還指出,龐大的消費基數、女性經濟獨立與自主、旺盛的消費需求與消費能力,意味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形成,那便是女權力量。女性天生具有多重消費角色,既可自主人消費,也是家庭總消費的決策者。其實不只是中國,美國每年女性消費約七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四成,而有八成半的家庭購買決策由女性決定或影響,當中一半的男性定位產品也由女性購買。 由此可見,「她經濟」的崛起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在中美以至其他多國的消費鏈中,女性在消費決策和消費能力上都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女性主導家庭消費決策

專營健康及素食產品的漢天食品董事總經理戴妙玲亦指,在公司2,000多名會員中,當中只有一成為男性,其餘九成全為女性會員,「很多男性會員其實也是代家人購買,真正對健康及素食有興趣而又擁有消費決定權的,可能只有十人左右。」她認為,這是由於大部份男性都是將個人健康交予家人管理,例如決定菜單及添購家中食品等。

戴妙玲又提到,雖然很多人都會將「Go Green」掛在口邊,但香港的素食風氣始終未成氣候,尤其是對於經常需要出外用膳的打工仔而言,大部份食肆的菜式仍是以肉類為主,素食選擇少之又少,令實行「Go Green」更為困難。「另外,香港人向來喜愛自助餐,很多人覺得要值回票價,就要多吃肉類及海鮮,吃蔬菜會『蝕底』,所以這種飲食心態也促使我們增加了碳排放。」

商場食肆素食比例不足 

因此,楊大偉呼籲商場、餐廳和機構參考是次調查結果,增加素食的比例:「商業機構、醫院及院校飯堂等亦應將素食餐單的比例增至四分一,以切合近四分一港人為彈性素食者的需求。」他續指,全香港有超過1.5萬間餐廳,若以3.7%長期素食者人口或4.8%女性長期素食者人口計算,香港最少需要有555至720間素食餐廳,惟現時本地素食餐廳卻不到三百間,證明仍有龐大空間。以一站式素食槪念館及餐廳Green Common為例,於2018年全年銷售額按年增長近一倍,過去三年均保持複式增長,反映素食市場需求持續上升。另外,大型商場更應考慮提高素食餐廳比例,以回應彈性素食者需求。

事實上,想為環保出一份力,能夠茹素當然是好,但對於一些未能完全摒棄肉食的人而言,實行低碳飲食或彈性素食,對於減少整體碳排放量已大有幫助,而且更容易執行。有環保組織指,一人改吃素一天,可減少約四公斤的二氧化碳,等於180棵至360棵樹一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香港大學去年的一個研究顯示,按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建議,成年人每天應攝取約189 至302克肉類、蛋、豆類和代替品。如大家按照指引的分量進食,已可令本港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約四成。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