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上海推科創板 港交所危變機


上交所將推出科創板及註冊制試點方案。

經過多年的商討及爭拗,港交所(00388)終於排除萬難,在今年四月推出「同股不同權」,以吸納內地的新經濟股落腳。不過,不出半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本週突然公布要在上海設立「科創板」,以幫助新經濟企業融資,令人擔心香港生意被搶。其實中國的獨角獸增速異常驚人,平均每幾日就有一隻的獨角獸誕生。如此龐大規模,自然容得下兩個市場,甚至更多的市場,香港與上海能繼續各有各做,互補不足。

面對A股愈跌愈深,中央上月下旬推出一連串的救市措施,而今次的救市方法與以往完全不同,一齊以振興長遠經濟為主要目的。到了今個星期,政府再為金融市場出招,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開幕式親自宣布,將以上海交易所作為試點,設立科創板註冊制,以支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上交所其後公布,將積極制定科創板及註冊制試點方案,向市場徵求意見後實施,而科創板是獨立於現有主板市場的新板,並會於該板上施行註冊制。註冊制與現行制度的分別,是部分權力將會下放予交易所,未來新股審批的時間再不會是遙遙無期。註冊制改革在內地市場討論多時,條例草案於一五年在國務院通過,但未全面實施,今年二月人大常委會將授權期限延長至二○年。

中證監其後補充,科創板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將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為妥善的差異化安排,增強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此外,科創板將會是獨立於現有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並作為註冊制試點,換句話說,科創板與同樣非主板、而是場外交易的「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較為類似。

未必降低上市門檻

中證監將指導上交所針對創新企業的特點,在資產、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強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為消除註冊制可能引發內地新股上市加快的憂慮,《新華社》亦發表文章,指註冊制試點並不意味會降低門檻,更不意味大批量企業集中上市。

其實《彭博》早在今年六月已報道,內地政府有意設立新板,希望以較低的盈利及收入門檻吸納科企及生物科技企業,新板最快明年一月營運,只是其後被《中國證券報》引述監管消息作出否認。市場人士估計,科創板很大機會可以在明年上半年推出,而註冊制試點預期會很快推出,但尚未確定投資者門檻等細節。

 市場對科創板有熱烈的期待,因為它的出現,有機會一口氣解決內地市場多個問題,包括大量IPO正在排隊上市、融資渠道不足、小型企業上市困難等等。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亦承認,科創板有「一石三鳥」的效果,首先在一個新增的板塊上嘗試註冊制改革,可減少對存量IPO的影響,容易獲得市場認可與接受;其次是對科創企業先行嘗試,可直接落實決策層對創新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援。最後是新板可以明確向市場提示註冊制及創新企業發行的雙重風險,力爭對個人投資者進行良好的預期管理。

習近平一口氣宣布三項擴大開放上海的新措施。

對內地的投資銀行來說,科創板的出現,亦意味日後有更多生意可以做。業內人士指,註冊制試點落地將為券商及投行帶來增量業務,隨著更多企業上市,後續配套的再融資、交易等方面,亦將進一步為券商、經紀業帶更多機會,長遠更會帶動整個券商業務發展。

首批掛牌股要求高

科創板的詳情仍有待進一步公布,而該板的要求則成為市場最關注的地方。投行人士估計,科創板不會是一個低配「創業板」,除了業績方面,其他要求甚至會遠高於創業板,比如技術的獨創性、自主知識產權、進口替代、產業前沿、國家戰略等方面的要求。此外,註冊制亦不是簡單的「形式審核」,只是降低審核主觀性,並非降低審核標準,因此在科創板推出初期,首批上市企業無論是規模或是行業地位都會較為出眾,不存在中小微企業、或新三板企業集中「闖關」的現象。

其實現時內地已有創業板及新三板,再來一個科創板,不同之處亦令市場關心。新三板推出的目的,是希望緩解到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由於交投一直非常淡靜,不少公司掛牌後亦難以融資,上市一事只是空歡喜一場,創投資金亦難以退出。投資者少、公司多,正是新三板的重點問題,新三板有多達一萬一千間公司掛牌,截至去年年底,新三板的開戶數只有四十多萬戶,更包括有約十萬戶是不合格投資者,三十萬的投資者,根本是很難滿足到一萬間公司的融資需求,而機構投資者如公募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又未有進入新三板。新三板對於個人投資者的要求門檻是五百萬人民幣,被批要求太高,但五百萬人民幣對機構投資者來說,門檻又訂得太低。

截至十一月二日,今年共有一千一百八十七間掛牌公司在新三板完成股票發行融資,但累計發行股票金額只有五百一十七億人民幣。有上市但無融資能力,令到不少高質素的新三板公司選擇再到香港上市。港交所今年四月正式「新三板+H股」,新三板公司在毋須退市下來港上市。上星期再有兩間新三板公司︰遼寧成大生物及賽特斯信息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令潛在「新三板+H」公司增至五間。有更多公司則選擇直接「棄板」,單計今年首六個月,已經超過七百間公司退市。種種錯配之下,推出一個科創板就能一口氣解決流動性、創投機構退出等問題。

 估值低利引入外資 分析認為,比起新三板,科創板合資格企業可能更專業,主要針對中國新創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且滿足規範的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科技型企業包括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小巨人企業」等;創新型企業則包括大數據、雲端運算、網絡金融、機械人等領域。中泰證券旗下齊魯資管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政府選定了最佳時機推出科創板,因為A股目前估值較低,有利吸引外資進場,而推出註冊制試點對市場衝擊亦會相對較小。

A股現時估值偏低,更能吸納外資進場。

人民銀行主管的《金融時報》亦發表文章「解讀」新的政策,認為是表明中國堅定改革開放和經濟轉型的決心,彰顯多層次資本市場增量改革的信心,是落實創新驅動和科技強國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改革舉措。文章指出,科創板的設立對於支持創新型企業融資具有重要作用,對扶持創新、轉化產業成果、實現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等將起到積極作用。科創板推出,一方面增加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選擇;另一方面,拓寬了創投機構的退出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意味一級市場更為活躍,預計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將有所緩解。

習近平選擇此時推出科創板,亦是有其獨特的意義。今年五月開始,美國正式與中國開打貿易戰,而美方極為進擊,一度禁止中興(00763)採購任何來自美國的產品,就連中興辦公室的廁所亦因為不能進口美國零件而未能維修。雖然中興交出巨額罰款後,禁令終於可以取消,但美國的科技及通訊業,就更放肆地拒中國於門外,5G基建招標亦不再見華為及中興的身影。中國現為全球最大的智能電話生產國,全球五大銷量的品牌當中,就有三個屬中國,但最大問題是,智能電話的靈魂——芯片,中國一直只靠美國進口,而操作系統亦是用美國Google的安卓系統,一旦美國將貿易戰升級,中國的很多科技產業有可能陷入停頓,影響極為嚴重,若能加速科技研發,才可以肯定中國未來不會再受美國威脅,成為真正的強國。

緩解科企融資問題

中國擁有極多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但對中小型的科技企業來說,資金永遠是最大的難題,而若新三板根本發揮不到應有的作用,推科創板就變得刻不容緩。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設立科創板能為中國科技型企業提供一條全新融資的綠色通道,有利中國獨角獸企業的成長。聯訊證券首席策略師朱俊春亦認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此舉彰顯政府加快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決心,有利新經濟的發展和新產業的培育。

除了讓初創企業有新的資金渠道發展,科創板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要留住優質的科技企業。由於內地市場上市排長龍,不少重磅公司都選擇到海外上市,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等,全是美國上市公司,為了防止優質資產繼續流失,就應該推出更適合科技公司上市的市場。市場分析認為,科創板能吸引更多新經濟獨角獸企業留在內地,並將發展的目光放在本土市場。若科創板能開放予外資,更可以將海外資金吸引過來,完全扭轉現時的局面。

 中國的「獨角獸」增長速度驚人,於今年的第三季,平均每六日就有一間新的獨角獸誕生,故對資金的需求亦非常緊張。近日公布的《一八年第三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顯示,截至九月底,中國的獨角獸總數已增至一百八十一間,首三季增長為八十六間,完成上市並退出獨角獸行列的有二十間,與其他公司合併退出的則有三間。單單第三季,便新增三十四家,幾乎每三日就有一隻獨角獸出現。現時最大的中國獨角獸為螞蟻金服,估值已高達一萬億人民幣,而排在第二位的今日頭條,估值亦達五千億人民幣。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員胡潤表示,中國應該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擁有最多獨角獸企業的國家,相信中國政府目前特別重視培養獨角獸企業,包括推IPO新政策,以提速獨角獸上市等。事實證明,胡潤的估值沒有錯。

李小加認為推出科創板是「一石三鳥」的做法。

內地獨角獸量龐大

初創企業大多要靠初創基金或投資者投入資金,但當市值累積到一定規模,就會要求初創公司上市,以讓投資者套現,收回資金才可以再投資其他的初創項目,所以推出科創板,是要確保獨角獸的資金鏈不會出現斷裂的問題。中國的獨角獸增速如此驚人,即使內地有科創板,香港亦可以分流部分上市需求。以胡潤的獨角獸榜計,單單頭十隻已有超過二萬五千億元的市值,多一個市場亦未能可以完全消化,所以未來科創版與港交所的關係,會傾向是互補多過直接競爭。

習近平形容,在上交所設科創板是支持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而同一番說話,習近平今年五月亦有講過,但支持的對象就是香港。習近平在回應港兩院院士的來信時強調,會促進香港與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習近平指香港擁有較雄厚的科技基礎,擁有眾多愛國愛港的高素質科技人才,為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若中國要加速科技產業的發展,以兩個甚至更多的資本市場去支持亦是完全合理。未來香港自行研發,或與中國合作的得出的成果,可以留在香港上市,以資本市場支援本地新經濟的成長。

胡潤的獨角獸榜顯示,現時大部分的獨角獸公司集中在北京、上海及杭州,但深圳及廣州亦有很大比重,在地理位置上,兩個市場服務不同區域的獨角獸,亦能達到分流的效果。產品及服務較為全球化的新經濟公司,亦會較傾向選擇香港作為上市地,因為香港始終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擁有較好的位置。

新經濟股陸續有來

港交所今年終於排除萬難推出到同股不同權,亦是希望可以吸引新經濟股來港落腳。港交所的資料顯示,半年前推出上市新制度後,在過去六個月已有十八間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募集資金達一千一百四十四億元。該所又指,尚有多間新經濟公司已提交到香港上市的申請。

不過,香港亦有許多不足要惡補,多隻先後在港上市的新經濟股,股價表現令人極為失望,全線破發。第一隻新經濟股小米(01810)今年七月以每股招股價十七元掛牌,週三(七日)收市報十三點三元,足足跌了兩成多。美團點評(03690)以每股六十九元上市,週三收報六十二點零五元,跌幅亦達一成。

  分析認為,即使內地科創板對香港未構成影響,但香港亦仍應及早思考如何保持及提升自身競爭力。中國政府將長三角一體化與粵港澳大灣區並列為國家戰略,反映中央樂見兩地互補不足的同時,又維持競爭的關係,香港要跑出,需要繼續發揮法制健全、制度成熟、資金進出自由等既有優勢,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另一方面,亦要借助大灣區去補償自身不足。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