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港交所重名淡利 累死港股


截至九月十二日,恒指連跌第六日,累計跌幅達一千六百二十八點。

港股沽壓仍然沉重,截至九月十一日,恒指更是連跌五日,累跌逾一千五百點,較高位跌逾兩成,技術上正式陷入熊市。有分析預料,港股正處於內憂外患境地,恒指將繼續尋底。大市受挫之餘,早前受追捧的新經濟股亦逃不掉,齊齊淪陷。事實上,每逢有大型新股上市,都會令到相對的股分受壓,從而拖低大市。在如此市況下,內地為了不再為股市踩上一腳,都已煞停CDR,可是港交所(00388)仍是不識趣,不停吸納新股,想重奪IPO一哥之位,這樣下去,港交所最終只會累人累己。

過去一週,中美貿易戰的陰霾不但未有得到緩解,相反更是愈演愈烈,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揚言,準備好對暫未受中美貿易戰覆蓋,額外二千六百七十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全部加徵關稅。另一方面,外電報道,中國下星期將要求世界貿易組織(WTO)批准對美國進行制裁,因美國並無遵守二○一七年貿易爭端裁決。

港股繼續備受拖累,跌勢未止,恒指於九月十一日低開後跌幅擴大,一度最多跌二百一十八點,低見二萬六千三百九十四點,收市跌一百九十點,收報二萬六千四百二十二點,九月十二日再挫七十七點。換言之,恒指在最近六個交易日已累跌一千六百二十八點。以週三恒指收市位,與今年一月二十六日創下的收市高位三萬三千一百五十四點相比,累積跌幅達百分之二十點五,若果與一月二十九日的三萬三千四百八十四點的歷史高點相比,跌幅更達百分之二十一點三。

從技術走勢上,港股已正式陷入熊市,連同恒指之前已跌穿二百五十天牛熊分界線,以及反映中期走勢的五十天線跌穿及反映長期走勢的二百五十天線,形成「終極死亡交叉」,進一步確認熊市的幾個指標。

下跌空間仍大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表示,港股正處於內憂外患境地,加上權重股相繼傳出不利消息,恒指繼續尋底。參考過往走勢,港股陷入技術性熊市後往往未止跌,回顧過去四次「熊市」,港股跌幅由百分之三十六至逾百分之六十六,而恒指於一五至一六年及○七至○八年的「熊市」裏,市盈率曾分別跌至八點九四倍及七點九五倍。至於在九七至九八年的「熊市」,恒指的市盈率更低見七倍,相較現時恒指十二個月預測市盈率十點四八倍,或意味大市尚有下跌空間。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稱,港股雖受貿易戰影響,但未見恐慌。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亦指出,在技術性熊市期間,很難預測階段性底部,而肯定每次反彈力度都會一次比一次弱。目前要關注的是美國公布二千億美元關稅細則,若果同時更具體描繪額外二千六百七十億美元的關稅事項,港股恐怕會再大冧。他又稱,若以二○一五年熊市作參考,以當時的市盈率低點引申至今次熊市,恒指有機會調整至二萬三千五百九十七點。

不單是恒指遭殃,新經濟股亦難以倖免,幾乎是處於捱沽的狀態,除了騰訊(00700)外,還包括去年上市受到矚目的閱文集團(00772)、雷蛇(01337)等。過去一年以來,在本港上市的新經濟股已全部失守招股價,如眾安在綫(06060)、閱文及易鑫集團(02858)的股價更是屢創新低。這三間公司上市時都是當時被市場高度憧憬的新經濟股,但近月來持續大幅下跌,九月十一日分別收報三十點五元、四十四元及二點二二元。

回想閱文首日掛牌時一度高開一百一十元,但其後已反覆下跌,九月十一日股價再創新低至四十四元,由高位至今已回套六成;而易鑫作為最後出場的騰訊光環股,亦由曾經最高點的十點一八元跌至二點二二元,足足下跌百分之七十八點二;至於眾安的招股價為五十九點七元,九月十一日的股價不但跌破招股價,亦是新低紀錄,跌幅亦錄得百分之四十八點九。

新股攤薄資金

事實上,新經濟股被投資者拋棄,除了是因大市的不利因素外,相信亦與將有多隻新股準備上市不無關係。目前,第二隻「同股不同權」新股美團點評(03690)正在準備集資上市,此次計畫發售約四點八億B類股,包括二千四百零一萬在港發售的B類股,以及四億五千六百萬國際發售的B類股,招股價區間為每股六十港元至七十二港元。公開招股孖展已於九月十二日截止,市場消息指出,綜合十三間券商,只借出近十五億元,以其公開招股集資的十七點二九億元計,相當於認購額的百分之八十六。該股會於本月二十日主板掛牌。

話說回來,今次美團的招股表現似乎也不太好,相信受大市的影響不少。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參考小米(01810)個案,小米現估值約三千七百億元,與今次美團估值約三千六百二十三億元(以中間價計算)相若,而小米最終是以下限定價上市,故此美團也很大機會以偏下限定價。

今次美團的招股表現似乎也不太好,相信受大市的影響不少。

雖然如此,但亦無阻美團的影響力。在大型IPO上市,加上大市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新經濟股不跌才怪。正如小米上市之時,次日埋單升百分之十三,成交金額錄得九十七億五千一百萬元,而騰訊則跌百分之二點三二,成交金額錄得一百零四億三千七百萬元,與小米相若。

大成國際資產管理基金經理潘國輝曾指,小米市值大,市場憧憬獲富時指數納入後,權重不會太低,因此,不排除有部分長線基金在小米入指數前決定換馬,先行沽騰訊並買入少量小米股權。又如去年眾安保險即將招股之時,內險股亦受到沽壓。

內地煞停CDR

今年港交所(00388)為二十五年來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新例下已有三家「同股不同權」公司及十一家未錄盈利生物科技公司遞交上市申請,其中小米、歌禮(01672)及百濟神州(06160)已順利上市。而美團點評正正為下半年新股大潮打頭陣,羅兵咸永道預期,香港全年可迎來三至五家集資逾百億的巨型新股,配合破紀錄的逾二百宗處理中的申請。

Coindesk報道,比特幣礦機製造商比特大陸(Bitmain)有意來港上市,預計九月遞交上市申請,集資規模高達一百八十億美元,估值介乎四百億至五百億美元(約三千一百二十億至三千九百億港元),較上月傳出的三百億至三百五十億美元,高出最多百分之六十六,預計今年第四季或明年首季掛牌。

市況差,如大型新股再不斷上市,的確有如「屋漏偏逢連夜雨」,因此,近期中國證監會亦叫停了中國存托憑證(CDR)。今年年初,面對港交所改革所帶來的新挑戰,為吸引已在外地上市的大型公司回流A股,於是推出CDR制度,讓企業把部分股票放在內地股市掛牌交易。

然而,年中貿易戰殺到,A股市場陷入低迷,CDR的審批亦出現暫緩或趨嚴謹的情況。消息人士認為,對CDR官員缺乏熱情,而其它政府機構提供的支持也不足。如小米在今年五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六月初再向中證監申請發行CDR,中證監在一星期後便向小米發出「反饋意見」,要求在三十日內回答八十四條問題,包括質疑有關業務的合規要求、要求更多訊息披露、釐清公司定位及披露更多財務數據等。最終小米似被「八十四問」嚇怕,在六月十九日宣布撤回CDR申請。

A股上市甚為嚴格,令不少中資企業轉投香港。

有指阿里巴巴及京東亦已擱置發原定申請的CDR發行計畫。而目前有六隻專門投資CDR的基金完成募資,但現未有持倉,只能購買債券維持淨值。據知,相關官員主要是擔心股市疲軟,無力吸收如此大規模的股票發行,進一步吸乾A股市場資金流動性。

集資王僅虛榮

不過,另一邊廂的港交所,似乎並沒有這種見地,繼續追逐全球集資王的虛榮。自港交所在今年四月三十日起掃除了同股不同權的障礙,又允許生物科技公司在未有收入的情況下上市。在門戶大開之下,吸客力強,據港交所九月七日所披露,二○一八年首八個月,共有一百五十家新公司在港交所敲響上市鑼,較去年同期的一百零三家公司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六。

同時,首次公開招股集資總額已達一千八百七十六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七百一十八億港元增加了一點六一倍。而單是九月首個交易週已共有三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羅兵咸永道近日就調升香港IPO集資額預測至三千億元,有望打入歷來三甲,以及全球三甲之列。

不過,集資金額雖然龐大,然而,各股上市後表現大多表現失色。根據《彭博》至八月中的統計,過去一年,本港十隻最大型新股中,有七隻現時已跌破招股價,表現遜美股的大型新股。相對而言,過去一年美股十大新股中,共有三隻為中概念,當中只有趣店一隻目前「潛水」。

影響投資信心

多隻半新股拖累,近期港股表現疲弱拖累,港交所股價於九月十一日創下過去一年新低,低見二百一十一元。新股表現差,不但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亦令有意來港上市的企業或會重新股考慮上市地。新股表現失色,更或會影響港交所未來IPO的動力。因此,高盛近日亦下調目標價港交所至二百九十二元。

高盛於報告內指出,市場交投疲弱將導致港交所收入下跌,成為港交所股價下行風險來源,同時,該行將港交所從二○一八至二○年間的盈利預測下調,幅度介乎百分之一至二。其實高盛的目標價或仍太樂觀,在大市轉牛,加上貿易戰的不穩定因素下,如港交所再不落力把關,嚴審及暫緩上市申請,股價隨時可下望二百元。

Related Articles